第二十二章决断(1 / 3)
第二十二章
决断
听到李昉的试探性问话,郭炜看了他一眼,心中早已了然,文臣有时候总是把事情想得很复杂,和武臣考虑问题的方向和方式都不太一样。.
“李卿,朕确实是想要降诏定安国,命其协同我军共同讨击辽国。”郭炜首先点头确认了对方的问题,然后才继续说道,“不过此事并不甚急,征讨辽国自然是以我为主,即便是对定难军,朕都不奢望其能成为我军一大助力,更何况是远在白山黑水间的定安国……他们能够对辽国的残兵败卒骚扰一番,迫使辽人放弃向那些地方逃窜,朕就会很满意了!”
其实如果从见识方面来讲的话,郭炜对待和东北部族的联兵一事比李昉这些文臣是要更慎重一些的。
李昉或许是觉得,以定安国这种渤海国的余孽、被辽国打得东奔西窜的残余,应该是没有什么力量协同周军作战的,将来在战场上并不能分担什么,而一旦有了联军的名义,他们却有可能分享到本不该归其所有的利益;李昉或许又觉得这种隔空联络太容易走漏消息了,而且现在也确实不是去联络他们的合适季节。
郭炜却不同,李昉的这些担心在他看来倒是并没有什么要紧之处。
首先,郭炜并没有打这一路的联军当成很重要的因素,所以肯定不会提前知会对方,因而走漏消息的可能性是不会有的——派人去通知定安国及其附近生女真部落的时候,周军肯定已经发起进攻了。
其次,既然是开战之后才去通知对方协同出兵,季节也就不会是问题了。很显然的事情,无论是从战场的有利性来讲,还是从备战的角度来讲,郭炜都不可能选择在秋冬时节北伐的——初秋确实是北上草原烧草防秋的最佳时机,但是秋冬季节深入草原作战?那简直是作死啊……当然,这种季节里民夫比较好征发,草原游牧部族进入深冬以后困难很多不利作战,但是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行军作战,对这个时代的农业国家军队来说同样是难以克服的困难。
要回避冰天雪地几乎无法作战的弊端,又要避开游牧部族战马膘肥体壮最利征战的秋高时节,自然是以春夏之际出兵为宜,就像郭荣和郭炜的两次北伐幽蓟一样。
春夏之际,北方草原的气候已经开始转暖了,东北的山林地区也应该解冻开山了,周军的出动不会有难处,而且在开始的阶段还能够掐准小麦返青与麦收之间短暂的农闲时段,征发民夫对河北、河东地区的农业生产冲击也比较小。
至于两三个月之内不能彻底解决辽国,草原上的竞逐将会进入旷日持久的阶段,那一方面可以让河北、河东地区咬牙克服一下,大周各地积攒了六七年的仓储总是可以派一些用场的;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禁军和州郡兵承担起深入草原之后的辎重补给运输任务,少依赖一点民夫;而要是说到可能转而对辽军有利的秋高马肥么……从春夏就开始的战争怎么可能让辽人做得到安心牧马?牲畜在“冬瘦、春死”之后赶上连绵的战火,“夏饱、秋肥”那是完全不用指望的了。
这样的开战时机选择,打的就是游牧部族比农耕人群更为靠天吃饭的弱点,打的就是他们更为缺乏积储的弱点。当然,尚未进入工业社会的大周因此付出的代价也小不了,这一战如果拖的时间太长,像汉武帝那样把多年攒下来的战马耗死、国库存粮耗光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不过郭炜勇于面对这种前景,只要能够真正把辽国彻底打垮,这样的代价他受得起。
反正济州岛那边的牧场正在为大周源源不断地生产各色良马,如果打垮了辽国
第二十二章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