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记录 |

第六章破常州(1 / 3)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页

    丙寅岁的正月二十日,唐国主李弘冀颁布敕令,免去了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及其从子巡检使皇甫绍杰二人的军职,以皇甫继勋为江宁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携蜡丸书与皇甫绍杰泛海出使契丹,以向契丹求取援军,让其出兵河北以牵制周军。

    同日,李弘冀又颁布敕令,命镇海军节度使柴克贞即刻入京,转任神卫统军都指挥使之职,全权负责金陵城的防务工作;原池州刺史李元清升任镇海军节度观察留后,即日赶赴润州,去接手当地的防务。

    另外,虽然李弘冀在年前慕容英武败归的时候就已经遣使四方,要求各节度使及州县起兵勤王,但是因为向西的驿路均为周军所阻,对于信使是否完成了使命,金陵城中的君臣都是心中无数的,所以此次李弘冀又特别派出了卫尉卿李平和监察御史许逖,专程奔赴江南西道搬取救兵。

    镇南军节度使林仁肇和南都南昌府、江州、湖口等地的驻军,以及袁、汀二州统军使张雄和当地的驻军,这就是金陵西面李弘冀可以寄予希望的两支强力援军了,其他州郡的驻军不能来也就罢了,这两支军队一定得保证可以赶到金陵来。

    至于契丹能不能出兵牵制一下周军,虽然李弘冀派出了使节,但是并没有对此抱着太大的奢望,毕竟在当年周和南唐两国争夺淮南的时候,李景也曾经向契丹请援,当时契丹可不光是对此不理不睬的,他们甚至还把南唐的使者给扣了下来。

    不过派皇甫继勋出使契丹,倒是一个很好的支开他的办法。免了皇甫继勋的军职而升了他的官,还是让他做的京尹同平章事,李弘冀也算是手段柔和了,但是李弘冀又不能让皇甫继勋在金陵管事甚至碍事,那么将他支走当然是最合适的。


    倒是在派遣李平赴南都去见林仁肇的时候,李弘冀莫名地想起了和李平一起渡淮而来的朱元了,想当初若不是先帝听信了谗言,硬是要在阵前换将,朱元却是未必会在紫金山前线叛降周朝,那可是一员良将啊。

    从柴再用、柴克宏父子和朱元等人的情况来看,北人真的是多出将才,这李平和朱元一样都是北人,又都是修习纵横之术的,如果跟在林仁肇身边历练一阵,却也未必不能成为一员良将。

    用柴克贞接替皇甫继勋主持金陵的防务,已经是李弘冀眼下能够想到的最佳人选了。毕竟郑彦华和林仁肇距离金陵太远了,中间还隔着周军的占领区,另外林仁肇又负有率领勤王大军沿江东下的重任,而奉化军节度使朱令赟需要在江州和湖口为林仁肇所部防御后路,再说朱令赟同样是一个未经大战考验的将家子,皇甫家、朱家和柴家比起来,信任过柴克宏并且因此建功的李弘冀自然会选择更信任柴克贞了。

    至于接任润州防务的李元清,虽然是在周军此次南征之战中第一个丢失城池的守将,但是那实在是因为众寡不敌,非战之罪。

    李元清能够用三千守军在池州坚持一天,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战绩了,就是后来救援常州失利,同样有兵力不足兵器不利的因素在里面,和李元清的领军能力关系并不大,至少他还做到了将大部分败军带回金陵而并不是彻底溃散。

    丧师失地的败军之将却得以升迁,从一州刺史而为节度观察留后,权摄一军之重,却也并非李弘冀赏罚不明。值此用人之际,像李元清这样忠诚且老于行伍的将领,又是经过与周军多次交手,对周军的战法颇为熟悉,野战或许还是不行,率领重兵守城总是可以的吧?所以他还真就是接任润州防务的极好人选。

    面对周主亲征的重重压力,李弘冀还算冷静



第六章破常州  
康保裔作品:  
类似:  破天踪  亚历山大四世  特拉福买家俱乐部  星辰之主  

加入书签

书页/目录

搜"混在五代当皇帝"
360搜"混在五代当皇帝"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