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记录 |

第389章 存孔孟斥儒术灭理教(1 / 2)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页

    明朝走到现在,肯定需要改变,但治国如治病,必须先明病理,查其究竟,才能对症下药。

    明朝走到现在这个地步,与太祖皇帝最初的国策分不开,宗室人口的问题,阉竖的问题,商业的问题,以及皇帝与士绅阶层对立的问题等等。

    当一个制度本身出了问题,那其他各种问题就会跟着出现,皇帝集权,官僚内部间的制衡,转化为皇帝与文官的对抗,皇帝为了引援,只好拉入太监,这是一条逻辑线,形成明朝独有的政治特色。

    王彦这时继续道:“宋朝在君臣制衡方面已经接近完善,但其在军事上,强干弱枝,对武将的压制,也造成了宋朝的败亡。彦的想法是借鉴宋制的君臣制衡之道,改革大明的内阁制度,并且适当提升武将的地位。将大明改造成富比赵宋,强比汉唐,传承万世的大帝国。”

    “赵宋君臣共治,大臣与君上亦师亦友,确实令人向往。”王朝聘开口道:“前些天我查看史书,见宋代侯延庆的退斋笔录上有记载,宋神宗时,打算将一名犯罪的转运使处死,宰相却反对,理由是“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臣等不欲自陛下始”。神宗沉吟良久后:“可与刺面,发配远恶处。”门下侍郎惇又以“士可杀,不可辱”的理由反对,最后神宗只得作罢,皇帝感叹道:“快意事做不得一件。”大臣们则称,“如此快意事做不得也好”。若我大明朝君臣之间,能够如此,那就是我士人之福,我王氏之幸。”

    王夫之看着王彦却提醒道:“君臣之争,延续千年,如今体制,乃皇权独尊,士衡想要制衡皇权,进行改革,恐怕不会那么容易。到时不仅是皇帝,还有大批理学士人也会出来反对,但凡革新,都需要有思想,理念来吸引同道之人,士衡的革新思想,是什么呢?”

    思想是推动一切的源头,自礼崩乐坏以来,春秋之际,百家争鸣,那是中华民族思想最为辉煌的年代。

    无数先辈,为了整个文明的出路,并发出无数思想的光辉,但大体而言,春秋之时,还是儒、法、墨、道四家争雄。


    彼时儒家思想,讲仁者爱人,民贵君轻,让国君施行仁政,孔圣人也他自己“惶惶如丧家之犬”,可见儒家思想在列国纷争的春秋并不受待见。

    墨家思想主张“上贤”,“兼爱非攻”,可以代表社会底层的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不受统治者待见的思想,“上贤”的意思是让有才能的人来做官,恨不得国君都由大家一起推举,这与今天的民主选举有像,“兼爱非攻”则是大家之间要有大爱,不要发动不义的战争。

    这样的思想,虽最符合普通民众的利益,但显然最受统治者厌恶,在历朝历代都要受到压制和打击。

    在道家思想,无为而治,在春秋战国时代,什么是无为,什么是有为,你无为就得被有为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兼并,诸侯们希望的是五霸那样的有为。

    百年演进,儒法道墨,最终以秦行法家,一扫,而结束了天下的纷争,看似法家成为了四家纷争的赢家。

    秦以法家得天下,但却也因法家二世而亡,只得一的是,法家的以法“制”国,以法“制”民,与今天的强调的法治完全不同,现在是“治”,秦法是“制”,是要制你。

    秦的灭亡,证实了光靠法家,无法统治天下,所以汉初选择了道家,无为而治,使天下修养生息,随有文景之治。

    此时天下修养生息数十载,地方已经恢复过来,一个新的问题随之出现,事实正明道家也不能维持一个国家的长期运转。

    



第389章 存孔孟斥儒术灭理教  
甲申国变,天子殉国,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此天下板荡,胡虏欲图神器之际,华夏大地岂无忠臣?青州城下虏兵围城,和托劝降曰:“王士衡,降了吧!战到此时,汝以尽力!”扬州孤城,多铎射劝降信于城中曰:“将军若降,可拜公侯也!”南京城内,钱谦益言:“今大势已去,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士衡当知兴废,为自身计,不如早降,如此大官可得矣!”王彦怒曰:“此非汉家王朝更替,乃胡虏南侵,非亡国,乃亡天下也!吾士大夫,世受国恩,食朝廷之禄,行忠君之事,岂因个人生死,而无视衣冠存续耶?”南明风雨二十载,多少忠臣义士举家阖门而死。本书不YY不种马,带你回残酷的明末,去看那段血淋淋的历史书友群160522963 作品:  
类似:  重启全盛时代  史上最强炼气期  都市极品医神  与妖怪的二三事  猎户出山  

加入书签

书页/目录

搜"崇祯十七年秋"
360搜"崇祯十七年秋"
语言选择